一、依據
臺中市政府國民中小學學校亮點發展計畫作業要點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試辦偏鄉國民中小學特色遊學實施計畫
二、計畫緣起
(一) 一間由民間力量發展出來博物館:2010年十月份在大甲溪東勢區埤頭段河床的化石露頭突然顯現出鯨魚肋骨的海相化石,東勢丘陵是台中的雪山山脈的南端起點。在丘陵地出現海裏才有的生物化石,頓時轟動全台灣。連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也特地到現場觀察,全國的化石迷蜂擁而至,巨大化石震撼了所有人,也感動了我們。在東勢成長了數十年竟然不知道自己家鄉有如此重要的寶藏,另外雪山山脈亦富含豐富的植物化石。在德化國小退休主任張慶宗老師的幫忙下結識了中部最資深的化石蒐藏家李天德老師,在萬分拜託下李老師將畢生約兩萬件化石標本蒐藏奉獻出來,於是我捫在校內規劃一個化石展示館並且開始發展特色課程。從標本到展示櫃都是由民間自發捐贈,它是集眾人的愛而成立的化石館更是我捫的福氣與驕傲,值得將如此難得的課程分享與其他學校的師生。
(二) 解決教學困境,提升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在歷次有關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知識的調查中發現任課老師對天文相關課程感到困難,在實際的教學上有覺得缺乏有效的教具可資利用以提升教學品質,故有必要提升設備協助老師進行天文教學。因本校位屬東勢區邊遠地區光害少且為雪山山脈南端,大雪山乃台灣三大觀星點,本校設置天文台具地利之優點,故在本校校區內提升天文台教學設施有其得天獨厚之條件。數位天文台的設置可遠距操控與他校結盟共享資源,以共同提升天文教學的品質。
(三) 搶救失落,提高自信:東勢區原本是一個富庶的農業山城,經921重創後失去她原有的風貌,人口不斷流失與老化,人口總人數退居全市倒數第六。獨特的大埔語客庄文化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在其他強勢文化夾擊下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搭配學校特色課程發展,連結自身文化,配合鄰近社區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住宿膳食產業與地方特色節慶等資源,所以進行偏鄉特色遊學行程規劃有其必要性。
(四) 產學合作活絡在地產業:透過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基礎、輔導與運作,培養學生認識在地特色與多元探索能力,為偏鄉國民中小學塑造教育新亮點,並同時打造社區多元發展經營潛力,為偏鄉地區注入產業新活力,進而達到吸引青年返鄉創業之目標。
(五)在地培力,厚實學生基本能力:透過校本課程與遊學活動希望能厚實學生的基本能力,藉由學校經驗轉化為教育課程,永續發展透過資源整合及社區資源的投入,行政規劃的藍海策略,創造師生之間的對話及感動的因素,並在環境的教育現場讓學生動手體驗,內化合作學習,創造學校特色,最重要的是品格力的提升,也就是「學習力、快樂力、閱讀力、健康力、資訊力」,達到「健康、活力、創新、卓越」的教育願景。 綜上所述本校校內有結合化石與天文形成「地」與「天」相結合的獨特的學基地,在易經形成一個地天泰卦的寓意,希望學校萬事皆能否極泰來。輔以雪山山脈絕佳的生態環境與大埔客庄豐富的人文資源,巧妙地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景緻,這樣獨特的學習環境絕對有條件吸引大家到石角國小來。
三、目的
(一)鼓勵學校以學生為主體,聚焦學生學習,以生活經驗出發,適度融入校園議題、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及未來規劃等,發展校本特色課程,落實多元創新教學型態。
(二)將校本特色課程理念導入學校空間營造,發揮空間領導與空間美感教育功能,涵育人文美學素養。
(三)凝聚全體師生、學生家長、志工及社區團體共識,擴大校本特色課程之參與程度。
(四)透過校內及校際間特色課程觀摩交流,鼓勵學校推動教師增能以研發優質課程素材及創新教學方式。
(五)透整合學校內部及外部資源,引入社區人力、物力資源,鼓勵策略結盟,並結合鄰近部落、產業、山川景觀、自然生態、人文遺產等特色資源發展系統化亮點特色課程,奠定特色學校基礎。
(六)加強特色學校經驗分享,進行標竿學習,鼓勵策略聯盟攜手,擴大特色學校效益,並發展優質品牌特色學校。
(七)建立優質品牌-運用既有之特色學校成果,持續深耕優質特色課程、卓越教學及有效學習,建立優良標竿學校品牌。
四、計畫原則
(一)活化創新教學-運用校園空間環境平臺及地方特色文化,建立創新教學系統。
(二)優化學生學習-透過五官六感、體驗、探索等特色學習活動,優化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
(三)深化課程空間意象美學-將空間美學和特色資源導入課程教學模組,建立系統化特色課程,深化課程美學之教育意涵。
(四)營造空間美學教育環境-強化學校特色空間形式之美、內容之美及意義價值之美的營造。
(五)擴大全面參與-鼓勵學校發展全校性特色課程外,亦應推廣家長及社區參與機制,凝聚學校及社區共識。
(六)發展永續經營-鼓勵各校永續發展特色學校,推動教師增能,延展計畫效益,打造活力新校園。
(七)建立優質品牌-運用前三階段之特色成果為基礎和案例,使學校特色課程優質化,建立優良標竿學校品牌。
五、預期效益
(一)建構特色學校之理念論述,強化十二年國教課程實踐的系統。
(二)透過特色場域學習,延伸學校教育效益,規劃處處可學習之特色學校。
(三)透過空間活化再利用,發揮學校餘裕空間效益,發展永續經營之優質特色學校品牌。
(四)賦予特色學校新生命,促進社區文化與參與,凝聚全體利害關係人共識,並協助小校轉型發展。
(五)促進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發揮空間領導與特色美感教育,逐步深化人文與自然素養。